光伏發電讓老百姓過上了“吃電養老” 躺著賺錢的好日子
光伏扶貧是國家一項精準扶貧的好項目,自實施以來,很多窮于發展的貧困地區,都陸陸續續的裝起了光伏電站。那光伏扶貧的形式有哪些?有多少貧困農民受到了光伏扶貧的恩澤?光伏扶貧的效果又是如何?
帶著這些疑問,我們來看看以下真實光伏扶貧的案例,用事實說話。光伏扶貧的四種方式
01
戶用光伏
政府為農民申請貸款,在自家屋頂安裝光伏電站,產權與收益都歸農民所有,貸款從光伏電站的收益中償還。農民不用花一分錢就能擁有自己的電站,并獲得25年的穩定收益,增加收入。
02
村級電站
由政府帶頭,利用村內閑置土地假設小型集中電站,產權歸集體所有,收益按照集體與貧困戶的比列分配,既增加村集體財政收入,又能幫扶貧困戶。


03
光伏與農漁業結合
一般以光伏大棚較為常見,因建設成本較高,所以由企業投資建設,產權與收益歸企業與貧困戶共有。能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產出,豐富農產業結構,授人以漁。
04
大型光伏電站
企業投資在貧困地區建設大型光伏電站,電站產權歸企業所有,企業捐獻部分股份讓貧困農民參與分紅,既能提高貧困地區農民收入,也方便電站的集中管理。


光伏扶貧案例集
廣東大埔650KW光伏扶貧電站

廣東梅州大埔縣楓朗光伏扶貧發電項目總投資約520萬元,按照16.5畝用地規劃建設,裝機容量650千瓦,整個項目建成投產后25年內,年均發電量可達70萬千瓦時,并在630前并網成功,搶到了0.98元每度的電價,預計年產生發電收益近70萬元。收益將全部用于解決幫扶村49戶貧困戶、122人貧困人口,人均增收4000元/年,村集體收益增近20萬元/年,能徹底解決幫扶村脫貧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。
山西嵐縣30MW光伏扶貧電站

6月29日,嵐縣30MW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正式并網發電,總投資2.4億元,占地1400畝。于今年3月1日開工建設,歷時119天建成。項目投產后,年平均發電量為3798萬千瓦時,可帶動1200戶深度貧困戶脫貧,每戶將獲得持續20年年均3000元的扶貧資金。
安徽臨泉縣20MW光伏扶貧電站

6月23日,臨泉縣20MW光伏扶貧電站并網發電。臨泉縣20MW光伏扶貧電站位呂寨鎮谷河村谷河河畔,占地586畝,總裝機容量20MW,總投資1.5億元。并網后年發電量2188萬度,可以連續20年幫扶800戶貧困群眾,每年每戶收益3000元。與光伏結合的油用牡丹園可生產牡丹籽18萬公斤,帶動周邊群眾就地就業。據縣改委負責人介紹,全縣光伏扶貧電站裝機總量120WM,總投資8.5億元,分布在27個鄉鎮(街道)40個點。
江西都昌縣7.5MW光伏扶貧電站

6月21日,江西都昌縣150個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全部并網投入運營。今年以來,江西都昌縣在150個貧困村分批建設光伏扶貧電站工程,整個項目總投資4800萬,總裝機容量約7.5MW,整個項目的年均發電量可達800萬千瓦時,年收益超過800萬,每個電站能給12—14戶貧困戶帶來每人每年不少于4000元的收入,幫助農民脫貧致富。
河南欒川縣37.295MW光伏扶貧電站

河南欒川縣村級扶貧光伏發電項目630并網成功,總投資29836萬元,設計總裝機規模37.295兆瓦,項目規劃建設村級小型地面光伏發電站和戶用公共屋頂發電系統,覆蓋全縣14個鄉鎮及重渡溝管委會,213個行政村,其中貧困村75個。將惠及全縣7459戶貧困戶、26608貧困人口。該項目年發電量4475.4萬度,每年可創收4385.89萬元,按照每戶5千瓦,每戶年發電量6000度,上網電價每度0.98元計算,平均每年每戶可創收5880元,除去投資本金、銀行貸款利息和項目正常運維費用,可保證貧困戶每年穩定增收。
光伏扶貧絕不是個別案例,除上述五個案例外,還有很多優秀的光伏扶貧案例,在這里小編就無法一一列舉了。光伏扶貧既能有效的利用貧困地區的土地資源,為當地農民帶來可觀穩定的收益,又能為國家的環保事業做出巨大貢獻,減少碳排放量。光伏扶貧也不需要太多的維護,投入后便能獲得25年的收益期,對于貧困地區的老人來說,這就是吃電養老!
- 上一篇:2017年國內最新、最全分布式光伏政策匯編 2017/7/16
- 下一篇:90后農村小伙、靠光伏年賺100萬+、被國際組織拍成大片,憑 2017/7/12